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康熙來了憶往事:《愛新覺羅.玄燁》



最近看完一本台灣新銳歷史作家所寫的《愛新覺羅.玄燁》,從拿到書到整本看完,不過用了短短五天的零碎時間。能在每天疲憊不堪地下班後快速看完一本書,主要是因為本書充滿當代用語(腦袋不用轉換)、鋪陳緊湊、引人入勝,是一本好看的歷史書。這也讓我想到兩件以前的事情:


第一,我曾經是個熱愛歷史的讀書人。

小時候,每個週末最期待媽媽上市場買菜,因為我就可以被丟到市立圖書館託管,我也不負媽媽的期望,看到書我就冷靜下來,從來不搗蛋鬧事。每週一天的圖書館日,加上可以外借五本書回家,很快地,兒童館的所有歷史書(當時大概只有稗官野史、小說演義之類)都被我翻過一遍。媽媽看我那麼認真,一開始很開心,後來就開始勸我,不要只看歷史書啊,自然科學也不錯呀,你看青蛙多可愛,你不想知道為什麼會打雷嗎?結果,我還是把看過的所有歷史小說再重看一遍,什麼《隋唐演義》、《大明英烈傳》、《羅通掃北》、《施公案》、《彭公案》《海公案》全都看不下三次,更別說《水滸傳》、《三國演義》這類更知名的歷史著作。後來,我爸真的看不下去我如此沈迷,居然還威脅我說,如果你下次不借自然生物類的書,我再也不帶你去圖書館了。說真的,我還嚇到了,所以每次就乖乖借了幾本自然科學書,然後也不太看,或者說看不太懂......直到我升級到成人圖書室,又可以明目張膽地把升級版的歷史書籍從頭到尾看一遍了。

第二,我心目中的優質歷史書。

愛看歷史書這件事,似乎到了大學聯考結束之後,就沈寂了好幾年,大概是聯考歷史考得不如我意,加上升學壓力大,上了大學後就徹底放縱,不太看書了。直到研究所時,才又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當時受到後結構思潮的影響,我偏激地屏棄了一切自稱為「歷史」的書寫。傅柯令人激昂的「知識」與「權力」論述,透露了歷史書寫的建構本質,讓我對於過去所念的充滿權威書寫態度的歷史著作深惡痛絕。直到好久以後,才把這偏激的思想矯正過來。現在,看歷史小說、野史,顯得太娛樂;看歷史研究專著,又啃不太下去。因此,折衷列了幾點心目中歷史好書的條件:我認為必須有獨特的個人書寫風格(娛樂性)、有確切史料的佐證(專業性)、有作者詮釋的觀點(獨特性),再加上願意把問題、疑點留待讀者去討論和思考(開放性),這樣基本上就具備了我心目中一本優質歷史書的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