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深度影評】解構真實與虛構的後現代政治劇場──庫斯杜力卡的《地下社會》





1995 年坎城影展,象徵影片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揭曉後,獲獎電影隨即受到讚揚與批評的蜂擁夾擊,前南斯拉夫導演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的《地下社會》(Underground, 1995)成為影展難得一見的得主同時也是苦主。由於《地下社會》涉及前南斯拉夫的政治、歷史與社會等面向,即便事過十餘年,所招致的爭議性與論辯仍未曾落幕,批評者始終深信其電影為政治虛無主義的表達(多元主義的犬儒心態),或是一種錯誤意識形態的傳遞(塞爾維亞的國家宣傳機器),於是,「法西斯」與「頹廢美學」的標籤始終烙印其上難以抹去。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專訪導演沈可尚






一家具有濃厚六零年代氛圍的咖啡廳,佐著Bob Dylan滄桑老成的嗓音,我和《野球孩子》導演沈可尚在這充滿懷舊感的場所,聊著關於童年記憶、關於年少夢想和關於真正「野球精神」的電影《野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