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關於正義,《王牌大律師》(Legal High)



這部日劇除了堺雅人的卡通化爆笑演出、屌到驚天動地的連珠砲對白,以及敗德毒舌律師碰上熱血美女律師的衝突和矛盾之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對於「正義」的討論,尤其是顛覆一般人對於「正義」的認知。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要的只是真相而已!


上週末立法院前的白杉軍晚會結束後,我的愛人仰頭問我:「你覺得台灣會更好嗎?」一向悲觀而又以理性自居的我(通常會先反問:「那要看你問的是哪一方面?」釐清問題核心),居然不假思索地說:「會啊!」說出這簡單的兩字連我自己也嚇了一跳。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顛覆傳統的冷硬派偵探:《梟巢喋血戰》



(原文刊登於Mplus:http://www.mplus.com.tw/article/110) 

        國小的時候,班上分成兩派,一派擁戴福爾摩斯,另一派擁戴亞森羅蘋。這兩派人馬彼此輕視,只要聚在一起就是爭論是福爾摩斯比較聰明,還是亞森羅蘋比較厲害,結論當然是互不相讓,因為誰也不願意去看對方擁護的那套小說。而身為亞森羅蘋派領頭者的我,可想而知,對於「偵探」這份職業是沒半點好感的。一直要到國小的最後一個學期,我才終於拋下門戶之見,敞開心胸去閱讀《福爾摩斯全集》。

   由小說家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創造出來的偵探角色福爾摩斯,帶有英國貴族的優雅氣質、冷靜智慧、充滿體育天賦、還有一點傲氣,他影響了我對偵探形象的認知長達十多年。在我閱讀推理小說的歷程中,儘管還有阿嘉莎.克利絲蒂(Agatha Christie)和艾倫.坡(Edgar Allan Poe)筆下迷人的古典偵探形象,卻都難以動搖福爾摩斯在我心中的偵探地位。直到看了《梟巢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另譯:馬爾他之鷹)之後,才真正突破了我對偵探形象的想像。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奇士勞斯基《職員》的曖昧結局


每個導演都有的第一次,但是作為大師的奇士勞斯基的第一次真是不同凡響。《職員》(Personel)用疏離的鏡頭寫下作者自身的心情寫照,以簡單的劇情架構敘述普世的生命課題,當然也刻劃出特定時空下(東歐共產社會時期)政治與藝術的糾結。

結尾甚好,遠遠的鏡頭凝視主角的良心困境,動筆或不動筆?動筆,寫下了什麼?揭發或批判?在看似寬敞的封閉空間裡,陽光透過緊密的窗戶灑落,照亮閉塞的角落,陰影與光明瞬間一分為二!

重現往昔的《童年往事》數位修復版


在中山堂大銀幕上看修復版的《童年往事》是一件很稀罕的事。畫質清晰明亮,只可惜聽說有幾個修不好的鏡頭被拿掉了。這部侯導的自傳電影,刻畫了臺灣鄉土風情,如詩如畫;並用平靜的方式敘述三位摯愛親人的離去,以及一段改變人生的青澀暗戀,極為深刻自然。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烏賊與鯨魚的纏鬥:《親情難捨》


文 / Esther Lin

昨晚看了《愛上草食男》(Greenberg)、《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 的諾亞包姆巴赫 (Noah Baumbach) 2005年初執導演筒的作品《親情難捨》(The Squid and the Whale)

電影一開始便安排了一場父親與大兒子一隊、母親與小兒子一隊的網球雙打。短短的幾分鐘內,兩組人馬之間的互動、言語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來自O的明信片




來自熊本現代美術館的明信片,這是O小姐在一趟九州的旅行中捎來的問候。

簡約的線條鉤勒出復古的搖滾風,淡化了嬉皮文化的歷史厚重感;潦草的”an apple pie bed”顛覆了藍儂與小野的”hair peace, bed peace”,是諧仿,也是致敬。敘述從理想到夢想這段距離,也是自崇高跌到了破滅。一場夢,有醒時,精神象徵也會淪為牆上標語,這就是文化商品。很實在,我很喜歡。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龍山寺奇遇


今日上班途中,捷運上坐在隔壁的是一位披著袈裟的老和尚。蒼蒼白眉隨著眼角垂下,深且長的紋路鏤刻在他臉上,彷彿深藏許多故事,而他始終掛著親切的微笑。忽然間,他漫無目標地開口說了一兩句話,無人答理。我傾身細聽,他是問道「龍山寺到了沒?」我答「下一站就到了!」他隨即拿出照片中的兩件信物給我,說是與我結緣。此盛情在當下實難拒絕,我便利用一個站距的乘車時間和他攀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