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秀場之王」豬哥亮的戲如人生:《大尾鱸鰻》的風格與主題



《大尾鱸鰻》大致上是一部完全可以放空腦袋、進戲院大笑(或是笑不出來)的通俗(低俗)賀歲片,但是貫穿電影的兩點特色倒是鮮明又有趣,引發我的思考。

首先是「諧擬」(parody)的風格,通常說到「諧擬」,在積極的意義上是帶有顛覆的意味,但是這裡的「諧擬」倒是全然無涉政治的。從天台上練功與跳暖身操的片段模仿《功夫》,到小賀模仿《陣頭》高喊「對哇趴!!」都只展現出一種嬉鬧的趣味(或無趣)。但令人意外的是,絕大部分的擬仿對象竟是熱血的《特攻聯盟》(我個人非常喜愛的電影),但因為「原本」也非正經八百的影片,多少帶點搞笑,《大尾鱸鰻》的諧擬也就更失去了政治的嘲諷與顛覆,而缺乏整體結構的片段式呈現,也服膺了後現代的碎片原則。

然而最令人印象最深的,不是這些「似曾相似」的片段,而是對於語言的「雙關」、「誤聽」和「押韻」所產生的笑料,可惜的是除了開場的「冰的/翻桌」造成情節的推進,以及後段在奇大追思會上,豬哥亮飾演的假法師用宗教語言上的「押韻」來暗自咒罵反派之外,其他的語言笑料都只是硬塞進電影中的「一秒笑話」。全片的關鍵在於,雖然笑點只是充斥著低俗辱罵、小聰明與插科打諢的即興模仿,但這正是豬哥亮賴以成名的「秀場風格」。我們可以說豬哥亮把他戲外的秀場經驗與文化搬上了大銀幕,「大尾鱸鰻」這個角色就是在諧擬「秀場之王」豬哥亮,而豬哥亮在戲中演的就是他自己。

第二個特色在於「替身」的命題,朱大德陰錯陽害死了奇大,從此成了奇大的替身;老賀被刻意安排成了朱大德的替身,成了朱大德的替死鬼,這裡的「替身」帶有悲劇的性格。另一方面,朱大德也成了老賀的替身,繼承他生活當中的「三朵花」和兒子(楊佑寧飾),但朱大德真正的女兒(郭采潔飾)卻透過別人的父親(假的老賀/真的朱大德)找回對自己父親的信任,她重新發覺幼時父親帶給他與「關公」相符的正義形象,而「三朵花」也誇讚著朱大德的「老二有兩倍大」,這裡的「替身」是一種刻意美化的形象。

於是,回到電影中最關鍵的一個笑點,就是當朱大德聽到小弟的手機鈴聲是「練舞功」時,他說「這首歌會讓他心痛」。這「莫名其妙」的一句話必然讓多數觀眾會心一笑,因為它點出了豬哥亮的「戲外人生」,也讓這部以豬哥亮為主角的電影出現了戲內/戲外互相參照的層次。確實,父女之間的感情戲完整呈現了我們熟悉的娛樂版八卦新聞,一個失去童年的女兒和一個不被諒解的父親,只是戲內的團圓美化了戲外的分離;而大尾鱸鰻從當黑道老大的風光到假風水師的躲藏,呼應了豬哥亮真實人生中從竄紅到跑路的經過,戲裡的「大尾鱸鰻」成了戲外的豬哥亮充滿悲劇卻又被刻意美化的替身。

我想《大尾鱸鰻》不僅是為豬哥亮量身打造的電影,更讓我們看盡豬哥亮起伏的人生。豬哥亮的秀場風格有人喜愛,有人則認為俗不可耐,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光憑一己之力就成為一種通俗文化的代表,想必未來若有綜藝名人堂,豬哥亮早已站穩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