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從《神秘約會》談Modonna形象的建構



1985年上映的《神秘約會》(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可以說是為
Madonna量身訂作的電影,首度擔綱主演的她搭配1984年底出的第二張
專輯《Like A Virgin》,成功塑造出她複雜又具有顛覆性的個人形象。

電影中Madonna飾演的Susan和Jim透過「分類廣告」進行每一次的約會,
這是充滿著刺激與神秘感的新潮約會方式,場景穿梭於紐約東村,是一個
充滿活力卻又不見容於主流電影的生活場景。然而,「分類廣告」的約會
竟然吸引到一個生活於「另一個世界」-郊區中產階級的Roberta。

Roberta靠著閱讀「分類廣告」的行為來解放枯燥的生活(還真是枯燥的
興趣阿!),卻意外地對Susan產生好奇與好感,進而想按照廣告上所約,親自一睹Susan真面目。沒想到卻被人誤認為Susan,接著腦部受創失憶,就這樣扮演著Susan開啟一段逗趣的冒險。中文譯名-「神秘約會」指的就是兩個女主角之間心靈與命運隱約的聯繫。

透過鏡頭的交互剪輯,電影建構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Roberta / Susan
。從兩人的生活場景、方式與態度,和鏡頭的鬆緊程度-Roberta較緊的鏡頭,
顯示被框限、壓抑的侷促生活;對比Susan較為寬鬆的取鏡,是自由活潑的
象徵,我們明顯分辨出:

保守/苦悶/壓抑/傳統/被動/束縛---Roberta
前衛/時尚/大膽/創新/主動/自由---Susan

透過這兩個角色鮮明的對比,讓我更有興趣的是兩位主角戲外的形象。飾演
Roberta的Rosanna Arquette經常扮演來自富裕家庭的女孩,由於本身的保守、
被動與傳統的價值觀,對於追求自我主體性完整的角色充滿著好感 (例如飾演盧貝松執導的《碧海藍天》中的Johanna就是這樣的角色)。

另外,以歌手起家的Madonna,其鮮明的個人形象與強勢的作風更與片中的
Susan形象疊合無疑。從Madonna的形象進行分析,是極帶有複雜的辯證意
味的。她外型的性感火辣以及利用身體做出充滿動感與挑逗的行為,一方面
複製著父權社會中男性觀看女性的愉悅 (在主流電影中作為一種身體景觀與
窺淫慾望),作「男性的玩具」;但是另一方面,也矛盾地讓男性觀眾十分
「不愉悅」。原因出在她「有意識的」玩弄攝影機,顛覆過去女性形象,以
「主動」的姿態挑戰父權觀點,讓男性覺得「被戲弄」,或因為這種女性的
「不可把握」而焦慮。她充滿嘲諷與「雙關」(可以作為顛覆男權意識形態的
武器)的歌詞和曲風(如〈Material Girl〉、〈Like A Virgin〉),一面「主動地」
挑逗男性的性欲,另一面也展示女性自主的權力。因此,帶給女性觀眾經常被忽視的女性愉悅,也說明瑪丹娜最多數的歌迷經常是年輕女孩,而非男性。她將女性歌迷當作父權社會中的女性主體和男性霸權的代言人,告訴女歌迷該如何像男性那樣看待她們自己。

從角色形象的分析拉回電影中,我們發現《神秘約會》果然不是主流的
「類型電影」,而是透過次文化(搖滾/龐克/青年)場景的再現與女性形象的
顛覆,如同龐克精神的虛無和拒絕產出意義,製造出一種「特殊」的風格。
這種意義的拒絕也將電影從優勢意識形態觀看(父權/主流)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賦予一種觀看的全新權力關係。

在電影的角色關係中,主軸是Roberta與Susan之間的關係,Roberta對於
Susan的暗中窺視與欣羨,是對女性自主權的一種追求;然而,除了女性對女性
的愉悅與觀看之外,也不乏男性對女性的窺視,但除了片中一位反派角色之外,
其餘的男女觀看權力關係中,男性皆處於弱勢與被動。特別是Susan在Roberta
的老公-Gary的豪宅中所呈現的畫面,Gary作為男權的代表-保守/專制/忽略
女性(Roberta),卻在自宅中處處受到Susan的牽制,他的平庸與懦弱除了讓
Susan為所欲為外,也逐漸使他投身到Susan所處的世界中(呼飯,擺脫傳統價值觀),當然,那只不過是父權社會下的暫時疏離,其根深蒂固的觀念還是無法受到逆轉(如結局強逼Roberta作個抉擇)。

電影中如寫實主義般精確地呈現次文化場景,除以直線敘事為主要結構外,
荒謬、非寫實的鋪陳才是推動情節的真正原動力。Roberta因為一連串的荒謬事
件(遭誤認、頭受重擊)而忘卻過去,似乎暗示在父權秩序下要徹底忘掉過去
(傳統價值)才能有追求主體性的可能。另外,荒謬的情節結構才能有別於「主流電影」,如「荒謬劇場」般挑戰 / 顛覆威權,把女性從傳統價值中解放出來。因此,這部從女性觀點出發的喜劇電影,是在某種程度上企圖扭轉世俗價值觀的另類電影,也是為了取悅年輕女性(瑪丹娜歌迷)所設計的cult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