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烏賊與鯨魚的纏鬥:《親情難捨》


文 / Esther Lin

昨晚看了《愛上草食男》(Greenberg)、《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 的諾亞包姆巴赫 (Noah Baumbach) 2005年初執導演筒的作品《親情難捨》(The Squid and the Whale)

電影一開始便安排了一場父親與大兒子一隊、母親與小兒子一隊的網球雙打。短短的幾分鐘內,兩組人馬之間的互動、言語

和肢體上的衝突便已開門見山地向觀眾揭露了這對夫妻的失和,以及一場預知的家庭風暴。故事設定在1986年,影片中的夫妻皆為文學博士,並且帶有藝術性格的高知識分子,父親 Bernard 是曾經成名、後卻時運不濟而潦倒的作家,平時在學校任教;母親 Joan 的文采卻在婚後鋒芒畢露,成為備受矚目的文壇新星。Joan 輕視 Bernard 的不得志,和鄰居、兒子同學的父親及網球教練都有過一腿;Bernard 雖已江郎才盡,卻仍強抱著讀書人的傲骨,開口必引經據典,並且極度瞧不起對於文學及藝術毫無興趣的庸俗之人。

步入後青春期的大兒子 Walt 崇拜父親、對父親言聽計從,因而仇恨著對父親不忠的母親,這個被他視為破壞家庭關係的元兇。小兒子 Frank 對母親仍有著生活上的依賴;母親在日常管教上的放任也讓進入青少年叛逆階段的 Frank 感到如魚得水。故事從 Bernard 發現了 Joan 出軌便開始產生明確的變化:夫妻倆分居,Walt Frank 則是每週平均分配留宿兩個家的時間,而家中的貓咪亦連同被迫不時更換居住環境,看似無聲且無從抵抗的寵物卻也象徵了兩個兒子的無奈。

在保守的美國80年代,影片中的另類家庭可算是十足的離經叛道。破碎的親情讓兩個男孩在生活與行為上逐漸出現了偏差,不論是 Walt 剽竊知名樂團的音樂登台演奏,卻聲稱是自己的創作、與人高談文學作品,實際上僅僅是從父親口中聽聞,而自己從未閱讀過;還是小小年紀的 Frank 竟開始酗酒、在學校打手槍並將精液塗抹在同學的置物櫃...等等,無一不控訴了父母親因自私所造成對孩子關愛的缺席。

《親情難捨》最耐人尋味的一段,是當 Walt 接受心理醫生咨詢,提起自己最美好的回憶是兒時和媽媽一起去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看到烏賊與鯨魚纏鬥在一起的巨型現代雕塑;「每次我都會因為恐懼,將眼睛矇著不敢直視,而當回到家中,媽媽再次向我描述起烏賊與鯨魚的畫面,仿佛又不如想像中那麼可怕了。」如果按照佛洛伊德的理論,小兒子 Frank 明顯有著伊底帕斯情結;然而從大兒子 Walt 對於童年的敘述可得知,兒時的他對於母親其實有著長大後棄如敝屣的依戀。在閹割焦慮的情況之下,他因而有了「仿父」的行為,期許自己變得像強者(父親)一般,使自己在瞬間和父親一樣強大;只是當 Walt 看清了 Bernard 在性格上的諸多缺陷、甚至和女學生(也是 Walt 暗戀的對象)發生不倫關係,他心中的秩序在一夕之間宣告崩塌。影片最後他拋下了病房內的父親,獨自跑到兒時回憶中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獃望著那尊纏鬥的巨大烏賊與鯨魚,許久無法離去。

不少資料指出《親情難捨》可說是 Noah Baumbach 自傳式的電影;然而從劇情上的安排,也讓人不難猜測到 Baumbach 本人的青少年歲月或許就是 Walt Frank 的綜合體。以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的來看,本片不論是敘事功力、角色設定、視覺風格、場面調度上都樹立了非常高的標竿,更別提其高水準的音樂品味(有 Pink FloydLou ReedGalaxie 500...等等),《親情難捨》絕對是讓人驚艷不已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