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獲獎影評】《穿牆人》:穿梭青春與慾望的記憶 / 技藝



──「徵選大學生影評人」活動 :特別推薦獎



《穿牆人》通常被歸類為「科幻」片或「奇幻」片,但我們應該為它貼上導演「鴻鴻」自成一類的標籤。《穿牆人》是吸納奇幻想像、愛情文藝、鄉愁懷舊等類型於一身的海綿,將溢出的一整缸奇想塞入一個完整的故事裡。電影大師尚.黑諾說:「每一位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若要在鴻鴻的電影作品系列中梳理出一條脈絡,那就是對「跨界」的想像與對記憶的執著。鴻鴻的詩像電影,電影則像詩,十足跨界的姿態。《穿牆人》中有諸多各界名人的客串,足見文學、電影與劇場如何在他那裡跨出界線,交織纏繞成生命與記憶。


我們還能在《穿牆人》中體會到導演的野心,電影在形式與詩化影像的完熟度上是彌足珍貴的,鴻鴻致力於營造科幻的時空感,一方面陌生化熟悉的場景,我們細心領會不難發現諸多台灣美景:七股鹽山、高雄紅毛港等,在影像的處理中透出絕美而陌生的光暈。另一方面則透過對未來的無垠想像揭開過往塵封的印象,它脫開緩慢沉淪而富於節奏的律動氣質與人耳目一新的快感。電影中還有一點復古情懷,被遺棄的機器人玩具觸動著昔日鄉愁,它說「現實中被丟棄的事物都會在另一個世界長出新生命」,這也讓我們童年的想像力再活過一次。

對我而言,觀看《穿牆人》不僅有徜徉於鴻鴻生命裡的自在,更有諸多自我投射的樂趣,停留在畫面裡的不只是對青春的迷戀,還有突破現實生活的種種啟示,電影中小鐵所穿越的一堵「牆」,不只是現實世界的重重阻礙,也是廣義藝術中各文類間的隔閡。小鐵的穿牆來到了真實世界的背面,真實的背面並非虛假,而是我們鮮少留意的真實記憶與慾望。導演讓所有青春記憶與原始慾望在「他方」恣意滋長,大膽地將朦朧的原鄉具象化,卻不至將它淹沒。

在三角愛情故事裡,小鐵的世界像現實,諾諾的世界像青春像回憶,雅紅的世界則像幻想像慾望。現實未必真實,真實未必不假,小鐵穿梭於三者間,尋求的正是真正的自己。最後,中年小鐵遇到了貌似諾諾的年輕女孩,他們「彷彿」還記得共通的語言,這奇異的交會像是在生命的單行道上逆行,逃向青春記憶的原鄉。如果你嫌鴻鴻之前的電影太過於文謅謅而不易理解,那就一定要看《穿牆人》,因為它寫的正是你我共有的成長情事。一但你願意打開塵封的記憶,越過想像的藩籬,我們就能隨著鴻鴻的記憶 / 技藝譜下一首首未完成的鄉愁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