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南方影展 ]一場出生與死亡的私密告白 - 許慧如的紀錄片
今年南方影展的導演專題-「四季」,播放了導演許慧如的四部紀錄片,分別是
《一天》(2005)、《奶油蒼蠅》(2001)、《雜菜記》(2003)、《黑晝記》
(2008),它們也對應著一年時光的四季氣候:春、夏、秋、冬。
洋溢生機的春天:《一天》
《一天》把鏡頭對準一個即將生產的母親,也紀錄一個將誕生新生命的家庭。
《一天》同時也是許慧如的碩士論文,因此,攝影者與被攝者同時在經歷等待、
陣痛、到誕生的喜悅(論文/孩子)的過程,在鏡頭的內外形成平行的對照。
生產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也是一個母親經歷極度痛苦的時刻,女主角幸運地擁有
家人在身邊陪伴,然而漫長地等候,不由得暴露出普遍發生在夫妻/性別/兩代
之間的種種問題。與「母親」一同體驗/看見生產的過程,將會是生命中最難忘
的片段,或許也會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勇敢逐夢的夏天:《奶油蒼蠅》
導演的第一支紀錄片,選擇一群與自身生命徹底不同的年輕人作為紀錄對象。
高雄新崛江是年輕人的天堂,刺青店的女孩、二手服飾店的老闆……這群年輕人,
或許他們的現狀與童年的想像相去甚遠,或許他們的生活與父母的期望漸行漸遠,
但是年輕人總有父母不懂的夢想,他們清楚逐夢的過程就像刺青一樣一定會有
痛苦,但是他們不會後悔。只要在成長與挫折中學習,他們相信總有一天能蛻變
成蝴蝶(butter-fly)-「奶油蒼蠅」。
舒適寫意的秋天:《雜菜記》
許慧如的紀錄片一向從自身發掘題材,誠實地面對自我的生命狀態,她從拿起
第一架攝影機開始,就不斷收集著父親生活的影像,父與女之間的攝影關係有如
一段溫柔而沉默的對話,《雜菜記》便是在此機緣下誕生的。全片是父女生活的
剪影與片段,兩條時而平行時而交疊的生命,無須多餘的話語就能意會彼此。在
一篇〈巡〉的片段中,導演紀錄了正在巡邏的父親,他用他生命最後的時光保衛
社區鄰里;緊接著鏡頭反過來對向導演,正確地說,是正在剪輯父親影像的導演,
正當父親守護家園時,導演也正在影像前逡巡/守護著父親。而〈療〉的篇章裡,
鏡頭不斷在父親衰老的皮表上漫遊,恰似以藝術的養分反哺/療癒一位養育一生
的父親。
通向死亡的冬天:《黑晝記》
從《雜菜記》延伸至《黑晝記》足以令觀眾淚淹影院。這段父女面對死亡挑戰的
旅途中,有觀眾的陪伴一同體驗人生最黑暗的時刻。導演本欲以此片作為激勵父
親的「抗癌日記」,沒想到卻成了父親墳前的墓誌銘。電影後半段導演自身也轉
變為被攝主體,觀看影像中的自我,對於生命的質疑與詰問也益發清晰,最終從
死亡裡脫逃的她感嘆:「唯有靠近死亡,才知道如何生活」。
《黑晝記》不僅毫不修飾地刻劃生命走向盡頭時親子之間的互動,也同時從多面
向延展出自然/科技間矛盾的關係,在繁瑣的診療過程中暴露出醫療權威的優越
感,也質疑醫療系統的「標準化流程」。導演認為現代的醫院體系隔離了人的生
與死,似乎逐漸悖離了自然的法則,這是值得習以為常的現代人深思的課題。
最後,在面對死亡挑戰的旅途上,導演淬煉出「相信」才會有生機,因為「人只
有一次的選擇,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另外一個選擇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