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開啟感官知覺,遁入真實世界-《眾妙之門》



書名:眾妙之門 (Doors of Perception)
作者:Aldous Huxley
譯者:陳蒼多
出版:新雨


提到「赫胥黎」三個字,我們先是會憶起在生物課本上曾經提出「天演說」的
Thomas Huxley。及長,我們對於他的孫子更是印象深刻,因為那就是早已成為
經典文學的《美麗新世界》的作者A. Huxley。


《美麗新世界》中,我們看到他承自祖父對生物學、心理學的專研與天份,透過
他細膩的筆觸、精準的目光傳達,呼籲在機械文明之下個人之覺醒。預言式的描
繪未來社會,以寄託對烏托邦之夢想的幻滅,被稱為「反烏托邦」三鉅著之一
(另外是Zamyatin的《我們》和Orwell的《一九八四》)。


在小說中構築一個幻滅的未來尚不足以滿足他,他更致力於體驗現世的各種神秘
經驗。於是,晚年的論述性文章《眾妙之門》延續了《美麗新世界》中對於生物
與藥物的興趣,以自身作為實驗體,將品嚐迷幻藥「麥司卡林」(mescalin)
之後的所見所聞,從理性的角度分析描述,並嘗試加上科學的註解,以作事後
補遺。書中妙論不斷,卻一方面以理智的論文筆觸寫下他的幻覺經驗,並為其
找出合理的詮釋;另一方面,又逃不開神秘哲學思想的灌注,以及對於東方玄學
的關照。


他透過迷幻藥作為中介轉送,拋開日常的經驗世界,開啟知覺的大門,窺視另一
端真實的意識世界。他這麼說著「一個人就是應該以這種方式去看。」


他經由「幻覺」的體驗,解構著宗教產生的「幻覺」,那是宗教建構天堂與地獄
的必要條件。同時,還在關於迷幻經驗的理性論述中,逐步建構自己的美學觀。
從幻覺的成像論起,評介布雷克、康斯坦伯、傑利柯、拉突爾、莫內、伯尼尼、
梵谷等藝術家作品,除頌揚迷幻藥在理想狀態時接近藝術家思考的神奇效果外,
更提倡他那神秘的沉思默想作用。


總之,他是以幻覺的經驗摧毀宗教的幻覺,以科學的形式包裝神秘的信念。不論
是對迷幻文化有興趣,或是對「迷幻藥」本身有興趣的人,都不能錯過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