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馬奇幻影展最具話題的電影之一-《聽說桐島退社了》,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劇本和富有哲學性的拍攝手法。從桐島退社的舉動,掀起了校園內的一陣波瀾,導演透過「主角的缺席」──桐島從頭到尾未出現──讓觀眾冷眼顧盼青春期的各種反應和現象,青春無敵、無知與虛無一一顯現,還原其本質。
桐島到底怎麼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在我看來,「桐島」象徵著每個人心中對自我理想的投射,當理想破滅、幻滅、產生懷疑之時,每個人的反應處置皆有不同,有人等待、有人焦慮、有人尋找、有人惶惑,在青春時期的熱血高昂年代,人生的劇烈波動就此展開。舉凡愛情、友誼、學業、社團、階級、成就、夢想等種種人際關係皆在此間乍現裂隙,而這也正是青春的大起大落、必經之途。
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拍攝手法加深影像的「現象學」特質,類似於葛斯范桑導演的《大象》,以不同的角度重複地拍攝同一事件,冷靜而直觀地如剝洋蔥般一層一層揭開事件的原貌。在《大象》中同樣手法的前衛實驗氣味濃厚,像是一座精心雕琢的藝術品。但在《聽說桐島退社了》中,重複拍攝仍有時序上的緩慢推移,儘管平靜卻更具懸疑推理氣息,一種讓觀眾揪心的揭密懸念,豐富了作為通俗劇的可讀性。
然而,電影中最有趣的是最後,當所有的混亂終結於一場近似荒謬的「殭屍大戰」時,電影的畫面宛如劇中主角──電影社的前田──的救贖,仔細一想這或許也是導演的某種自況,回顧起青春期的熱血與懵懂,電影內外的互文、後設,增添觀影的詮釋與樂趣。總而言之,這是近年來我看過非常好看的一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