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鏡頭逼近幽暗空蕩的房間裡微風徐徐吹拂被敞開的陽台窗門而揚起白色絲質窗簾令人不安揣想窗外的風景,第二個鏡頭是鮮紅色蕃茄泥漿溢滿整個畫面慢動作鏡頭俯視壯觀的蠕動人群進而從紅海中浮現伊娃(Tilda Swinton)被高高舉起的軀體和狂喜的神情,兩者的反差已讓電影充滿戲劇張力令人直想追究下去。緊接著暗紅色的髒亂房間裡低調頹敗的氛圍令人不安恐懼屏息以待,伊娃從睡夢中甦醒走向戶外,畫面一轉成為明亮寬敞的街景,木屋外的牆上遭人潑灑整片的腥紅油漆,使得方才西班牙蕃茄狂歡節的場面是回憶又似夢境。
兒子凱文登場,從嬰兒、孩童到少年,三位演員都擁有美麗無瑕的臉蛋,但卻隱藏著冷血殘暴的虐殺性格,他集魔鬼與天使於一身,一家聚會時(在父親面前),他是個乖巧又沉默的孩子,但在私底下(在母親面前)卻是個殘暴又難以捉摸的小霸王;敘事中時態的穿插呈現,伊娃的過去,生活在看似和樂的一家四口天倫之樂裡,伊娃的現在,獨身且恍惚,工作找不太到,找到了還被剛認識的同事當婊子;極具份量的配樂(Johnny Greenwood操刀),儘管到處是歡愉輕鬆的鄉村民謠,但在嘹亮的歌聲中卻有訴說著悲慘故事的歌詞,兩者反差令人莞爾。《凱文怎麼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就是這樣一部充滿懸疑效果和兩極反差的電影,像是一顆擁有致命劇毒的糖果,卻包裹著一層濃稠討喜的鮮艷外衣。
如果這層糖衣有一種特定的顏色,那它一定是紅色。紅色是伊娃逃不掉的宿命,也是揮不去的夢魘。蕃茄狂歡節的紅色狂喜孕育著一個不受歡迎的生命,從此伊娃的人生從亮紅轉為暗紅、再轉為腥紅。一再出現伊娃洗刷強色鮮紅油漆的畫面,卻洗刷不掉她腥紅色的過往夢魘。
劇情推展中過去和現在交替呈現,隨著堆砌的線索我們逐漸脈絡清晰,最後當看見「窗外的風景」時,也不至於太意外。有人說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導演大幅省略了被屠殺的學生們的背景和理由,我倒覺得這種「刻意」反而突顯了一種校園屠殺事件中「無差別格殺」的真實。還有人會說,凱文的心理變化也被平板化了(電影中唯一有深度的角色大概就是伊娃吧),他像一隻天生的魔鬼,生下來向母親尋仇。然而是為什麼呢?教育的失敗?母親的失敗?社會的失敗?確實,這是一部非常風格化的電影,沒有深刻的心理描繪,也沒有嚴肅的社會議題探討,有的是用影像和音樂挑逗你視聽的快感,有的是用零碎的敘事框架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