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想像中的文字之三





今天,意外的收穫是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什麼是哲學?》。
在台灣,德勒茲的理論正要邁進主流思潮,他與瓜塔里(Felix Gauttari)
合著的《什麼是哲學?》在前半部論述著卡夫卡小說中的「少數文學」
(minor literature)概念,強烈地誘惑著我進入他思想的深淵,對於他
駁雜的思想體系總是似懂非懂,但是如果能夠在一個博學的哲學家世界
裡抓到些鳳毛麟角,也是值得的。


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年鑑] My Favorite Films of 2007




以下粗列幾部2007年最喜愛的電影清單,有趣的是這些電影當中低成本的「獨
立製片」小品幾乎佔了八成以上,而跨國合資與好萊塢鉅資轟炸出來的院線電影
除了在商業上依舊以秋風掃落葉之姿銅臭逼人之外,少有真正風光亮麗叫好叫座
的優質佳作,在觀眾完全被影音聲光的絢麗奪目麻痺之前,手握一本生動有趣的
劇本還是讓電影「活」起來的重要秘訣,尤其是近年丹麥電影在大家熟知的逗馬
集團之外,還有接連以辛辣諷刺的幽默基調針砭時事與質量俱佳的電影注入,值
得我們關注。 
(以下順序不分排名)


◎ 小太陽的願望 Little Miss Sunshine

◎ 性愛巴士 Shortbus

◎ 口白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

◎ 戀愛夢遊中 The Science of Sleep

◎ 洞裡春光 Irina Palm

◎ 老闆我最大 The Boss of It All

◎ 愛重奏 Reprise

◎ 巴黎二日情 Two Days in Paris

◎ 誰才是導演 Clash of Egos

◎ 色戒 Lust, Caution

◎ 穿牆人 The Wall-passer

◎ 迷走青春 The Tracey Fragments

◎ 夢十夜 Ten Nights of Dreams


註一:以上國外電影大多非2007年首映,但以台灣上映時間為主,故在此列之中。
註二:由於國內大小影展過多,而筆者所看有限,恐未能涵蓋全部電影,故於影展中
            播放者恕略。





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

[年鑑] My Favorite Albums of 2007



2007年堪稱搖滾樂壇熱鬧的一年,首先是許多重量級經典樂團紛紛復出,像是
The Verve、The Smashing Pumpkins、Jesus and Mary Chain、
Kula Shaker等,可惜大多還未有正式的錄音室專輯,或是新作很難再超越
當年樹立的典範了;再來,許多中生代的樂團,推出了創造個人高峰的專輯,
像是The Warlocks、Of Montreal、The National、Blonde Redhead等,
或是一改先前熟悉的曲風,給樂迷耳目一新的感覺,如Wilco、White Stripes
等。以下茲推薦幾張2007年令我印象深刻的專輯,雖然未必全都是各大榜單的
”年度最佳”,但卻是我覺得不聽絕對可惜的專輯。

(以下不分排名)

◎ Of Montreal / 《Hissing Fauna, Are You Destroyed》 
在低傳真與迷幻樣貌下進行多樣化的概念性實驗,使得聆聽的趣味叢生,尤其是
〈Gronlandic Edit〉在流暢的節奏與旋律激化下,實驗著搖滾樂的多聲部合唱
與逗趣的間斷唱腔,在嬉鬧與毛躁間帶有一絲反智的性格。

◎ The Warlocks / 《Heavy Deavy Skull Lover》
The Warlocks堪稱2000年以來最優秀的迷幻樂團之一。由三把吉他加上兩套鼓
打造出來的磅礡氣勢,以濃烈的噪音音牆洗練上張專輯較為流行的風格曲式。從
〈So Paranoid〉可以聽出他們凝結出更為大開大闔的野心,〈Slip Beneath〉
堆疊與反差的效果則十分搶眼,猶如被包裹在狂躁與炫惑的音層中間。

◎ Radiohead / 《In Rainbows》
萬眾矚目的新專輯延續著上張專輯《Hail to the Thief》的折衷路線,在電子
與搖滾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揮別了以往的灰黑色調、沈鬱、自毀性格,改以招牌
神經質式唱腔詮釋溫暖、舒適、明亮的彩色樂譜,〈Bodysnatchers〉、
〈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都是不容錯過的極品。

◎ The Orange Lights /《Life Is Still Beautiful》
由八零年代迷幻天團Spiritualize的遺族(僅是巡迴演唱的吉他手)領軍,卻沒有為樂團帶來太多太空迷幻或噪音實驗氣息。The Orange Lights的出現帶有一種過時的氣味,彷彿回到了九零年代的Brit-pop時期,比起創新他們帶來更多的懷舊,但是渾然天成的芭辣旋律如〈Life Is Still Beautiful〉、〈Let The Love Back In〉、〈Sleepwalking〉、〈Little Me Little You〉等卻又令人忍不住朗朗上口。

◎ Wilco /《Sky Blue Sky》 
鬼才Jeff Tweedy領軍的Wilcoy在2002年與2004年分別帶來驚人的《Yankee 
Hotel Foxtrot》和《A Ghost Is Born》,告訴我們民謠、搖滾與電子節拍三者
如何作完美的結合。2007年的《Sky Blue Sky》則回到早期民謠基礎的初衷,帶來
清脆的耳語。〈What Light〉宛如Bob Dylan附身,而〈Impossible Germany〉
絮叨牢騷的吉他solo堪稱年度經典。



◎ Elliot Smith / 《New Moon》
四年多前早逝的歌手Elliot Smith身後留下的除了已經絕版的嗓音和六章專輯之外,
還有留下許多未曾問世過的單曲,集結起來就是這張雙CD的〈New Moon〉。
似乎聽著他溫暖的歌聲與哀愁的小調就是你治癒孤單的良藥。



◎ The Aliens / 《Astronomy For Dogs》
The Beta Band的解散肯定令不少樂迷傷心,類似Beck熱衷於玩弄多種風格拼貼
實驗的手法,但是”叫好不叫座”又成為惡質環境底下的犧牲品,所幸他們還留下
了The Aliens。以流行迷幻為基調還是隱藏不住他們搞怪喧鬧的性格,這可以從
熱鬧的開場曲〈Setting Sun〉和〈I Am The Unknown〉的歌曲最末尾聽出玄機。



◎ White Stripes / 《Icky Thump》
一直以來,White Stripes都為將來的「偉大經典樂團」預留了一個席次,Jack White豐沛的創作量旋即帶來第六張專輯,這次除了飽滿又分明的鼓點和俐落的吉他外依舊外,卻嘗試了更多元的聲音實驗,似乎讓大家比較難快速地接受,〈Conquest〉可以看出許多有趣的嘗試,包括聲音與樂器等部份。許多人將Jack White捧為新一代吉他之神,似乎也可以逐漸看出端倪。



◎ Blonde Redhead / 《23》
這已經是他們第七張專輯了,卻是他們目前為止最完美的一張。起初,那些扭曲刺耳的噪音吉他幾乎可以從Sonic Youth身上發現端倪,確實,他們的崛起也是經由Sonic Youth鼓手Steve Shelly的賞識。終於,在這張專輯他們走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融合了shoegaze、dream-pop、電子節拍、噪音吉他以及女主唱Kazu Makino高亢優雅的美聲,幾乎是甜美、夢幻與闇黑的結合。〈23〉可以聽出上述的諸多形容;〈The Dress〉則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 The National / 《Boxer》
延續著低調的氛圍,The National還是不落俗套地演繹了一首首好歌,那低沉陰鬱
又性感的嗓音神似比較帶有希望些的Ian Curtis,或許他們總不會突然佔據你的
目光,卻永遠會躲在黑暗的角落獨自散發光芒。



◎ Arcade Fire /《Neon Bible》
2004年一鳴驚人的debut《Funeral》瞬間擄獲全世界樂迷的目光,相隔三年再出輯也沒令大家失望,延續著上一張專輯的成功模式,帶來流暢豐沛又不拖泥帶水的旋律與節奏。〈The Well And The Lighthouse〉和〈Black Waves / Bad Vibration〉持續實驗著歌曲的結構,〈My Body Is A Cage〉則嘗試了以管風琴作為氛圍的主軸,彷彿是從陰森詭譎的哥德古堡的囚徒傳來陣陣的吶喊。



◎ Bloc Party / 《A Weekend In The City》
和Arcade Fire一樣2005年的debut立即獲得叫好又叫座的非凡成績,不同的是第二張專輯做了比較大的改變,因此,一開始這張專輯幾乎被我忽略掉,相隔半年後,才又重新發現他們轉變的努力。其轉變在於,除了〈The Prayer〉、〈Hunting For Witches〉少數幾首歌完整地延續著龐克復興與電氣結合的豐沛活力與節奏外,其他多數歌曲包括開場的〈Song For Clay (Disappear Here)〉皆以「慢→快」、「輕→重」為主要結構,而整體專輯更趨於凝鍊自省。



◎ Giardini di Miro / 《Dividing Opinions》
如果「前衛」與「流行」,就像藝術與商業可以融和成一個不相對立又不彼此矛盾的名詞的話,來自義大利的Giardini di Miro可以就是那個名詞。雍容華麗、實驗前衛卻又流行悅耳,幾乎第一次聽到他的人都會愛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