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音像之一 】: 表現主義劇場、超現實幻境與人格分裂-《反命題》、《雙重奏》、《獨奏》



阿根廷實驗作曲家Mauricio Kagel早期的三支實驗短片。它們似乎都朝向一個
相同或類似的母題與情境,利用夢幻與現實之間的遊走反映出一個作曲家/藝術家
的創作心理過程。三片中皆無任何對白,而是透過詭譎奇異的影像與實驗聲響交
織出一幅幅內心風景,那些無調性的聲響或許還稱不上是「音樂」,但是卻不時
與精神狀態脗合,敲擊著生命的旋律。

《反命題》(Antithese)是一個科學家/音樂家追尋創作過程的瘋狂行為。那些
近乎藝術家的偏執、狂熱讓他逐漸喪失對應於現實的因素,表現主義式的劇場佈
置與手法,帶出傾斜、扭曲、顛倒、旋轉的畫面,顯然是棚內搭景的劇場舞台,
卻時而在後方布幕放映出大自然的場景,顛倒錯亂著自然/人造之間的玄妙與弔
詭。尖銳難耐的金屬撞擊、詭異的流水與機器失控的聲音令人坐立難安,逐漸失
序的重複與跳接更顯內心的矛盾與掙扎。甚至,當他舉起手槍指向鏡頭時,那震
撼的程度完全不下同時期高達(Jean-Luc Godard)的《斷了氣》。最後,他時
而自縛於象徵科技的磁帶,時而又泰然自若的吃起暗夾磁帶的三明治,是藝術家
創作過程的困頓迷惑與豁然開朗。砸毀的電視與機器象徵著對科技的依賴與對抗
,也反映出「人/科技」(or Cyborg?)的龐大命題。

《雙重奏》(Duo)則接近夢裡的迷狂囈語,從樂器行到林野間的追逐、地下鐵、
十八世紀的歐洲宮廷、藝廊、電影院無一場景重複,有如夢境的「奧德賽」
(Odyssey)。豐富多元的視覺元素與光怪陸離的超現實手法令人想起達利(Dali)
與布紐爾(Bunuel)的「安達魯之犬」,配上毛骨悚然的狂亂絃音和金屬磨擊聲,
宛若聲音版的「安達魯之犬」。那些詭異的林間小屋、公廁裡的模特兒、地鐵裡
的流浪藝人、密室中的皇宮貴族、藝廊裡的孤獨藝術家、精神偏執的指揮家、酷
似愛因斯坦的售票員,毫無關聯地拼貼出潛意識的怪誕風貌。

《獨奏》(Solo)起先是一個指揮家/音樂家晃蕩在一間充滿鏡子與裸女雕像的房間
中,那些鏡子映射出的多重指揮家,分裂、複製、複製的複製…是Graig Owens
說的「鏡之淵」(mise en abyme),傳達出一個人的精神崩解與分裂,是解構一
個單一人物的多重性格與情緒,迷失在現實與夢幻之中。後來出現的多位指揮家,
我們可以視為同一人,是不同時期與心境的主體。片中的聲音元素作了最大的改變
,除卻了咆嘯難耐的噪音,取而代之的是人聲的呢喃與笑聲,是內心真正的掙扎與
對話。

三部短片依循的是實驗片的傳統,挑戰著道德倫理與美學極限,連續播放,疏離
的效果確實令人坐立難安,但是卻具有豐富的藝術性與創造力。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