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無關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的搖滾-李壽全《八又二分之一》




以往提到《八又二分之一》,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是電影詩人費里尼以及它所
指涉充滿實驗、後設、無意識中現實與夢境交錯的電影文本。但是現在對我來說,
這個「能指」的意涵不再專屬於費里尼了。

之前看完《地下鄉愁藍調》後,便對於馬世芳筆下的王牌製作人-李壽全充滿著
幻想與期待。這個對我們看似陌生的名字究竟有多大的本領稱上「王牌」呢?潘
越雲的《天天天藍》、李建復的《龍的傳人》、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蘇芮
的《一樣的月光》、費玉清的《晚安曲》和洪榮宏的《舊情綿綿》,哪首歌不是我
們從小便耳熟能詳。居然都是他,李壽全的作品。對於現在已經品味過他個人專
輯的我來說,一點也不會驚訝。

正巧剛認識「李壽全」這個名字的同時,同學P就熱烈地向我推薦一張近月來他
買過最棒的專輯-《八又二分之一》。這是李壽全唯一一張個人概念式專輯,曲
風充滿著現代感,二十年前的專輯即使放在今天聽,依然不會退流行,因為這是
一張不折不扣的「搖滾」經典。填詞者可說是文學、藝術、電影、文化各界的眾
星雲集,如張大春、吳念真、詹宏志等,因此言之有物、充滿社會關懷與個人思
索的內容加上當時「前衛」的實驗曲式,從他專輯名稱擬自費里尼的著名電影《八
又二分之一》就可以略知一二。

從開場曲〈八又二分之一〉開頭的幾個吉他撥絃與滑音,就可以知道這會是一張
充滿自省、內斂與不平凡的專輯。〈八又二分之一〉是用斷裂的短句拼湊出一幅
孤獨冰冷的影像,恰似現代人的生活,敘述的是一位失意的異鄉人的自我剖析。
〈未來的未來〉是對未來的恐懼、不安、質疑與期待,極具巧思地加入薩克斯風
的獨奏,更添一絲悽涼與無奈。〈我的志願〉用最親切的詞句挑戰了世俗扭曲的
價值觀,最後才唱出「我們」的志願是,「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唱出我心裡的
歌,告訴我的孩子,每個人都需要平平靜靜的生活」真是貼切啊!接著〈上班
族的一日〉再用樸實的歌詞反抗我們都被「規格化」的人生,中間的電吉他
solo橋段極富Pink Floyd的味道。〈殘缺的角落(一)〉以詩人富有的洞察力直接
挑起深埋藏在我們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憐憫。〈殘缺的角落(二)〉再把那份好不
容易復甦的憐憫,甚至說是偽善加以摧毀,反諷地嘲弄社會的無情與都市的
冷漠。〈佔領西門町〉是對台灣社會觀察的長篇鉅作,貫串全曲的電子聲響作
出了回應,青少年難解的奇裝異服、詭異行徑都只是作為一種「擺脫傳統窠臼」
的反抗策略,最後他這麼自嘲,「他們終究會長大,我們終究會變老;他們的夢
想會成為事實,我們的想法會過去;在未來他們的社會裡,如果不想被遺棄,當
你來到西門町,要和他們一起呼吸」。

若是比對一下經典電影《八又二分之一》與李壽全的專輯《八又二分之一》,前
者是將個人的幻想、童年、夢境、現實、回憶與電影作「意識流式」的穿梭,是
一道適用於精神分析的難解習題;後者則是把個人與社會的過去-現在-未來和
觀察、現實、夢想作一「概念式的」交織,適合城市裡每一個孤單靈魂自私地獨
享。若是你聽完了這張專輯,也願意同我把它和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相提
並論的話,那就是對這專輯最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