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Yo La Tengo〈I Heard You Looking〉



那麼多年來,那麼多歌曲,似乎還是只有他們能把一段最簡單的riff,反覆到如此悅耳,反覆到如此不膩。

不論要說它是後搖滾的雛形,還是搖滾演奏曲;不管它是甜美的噪音,還是噪音得甜美,它就是〈I Heard You Looking〉自己。

只要用耳朵聆聽,它不需要vocal的呢喃,不需要critics的審判,它每次都在歌曲中繁衍自己的生命狀態。

〈I Heard You Looking〉收錄在1993年Yo La Tengo的 《Painful》







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無關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的搖滾-李壽全《八又二分之一》




以往提到《八又二分之一》,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是電影詩人費里尼以及它所
指涉充滿實驗、後設、無意識中現實與夢境交錯的電影文本。但是現在對我來說,
這個「能指」的意涵不再專屬於費里尼了。

之前看完《地下鄉愁藍調》後,便對於馬世芳筆下的王牌製作人-李壽全充滿著
幻想與期待。這個對我們看似陌生的名字究竟有多大的本領稱上「王牌」呢?潘
越雲的《天天天藍》、李建復的《龍的傳人》、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蘇芮
的《一樣的月光》、費玉清的《晚安曲》和洪榮宏的《舊情綿綿》,哪首歌不是我
們從小便耳熟能詳。居然都是他,李壽全的作品。對於現在已經品味過他個人專
輯的我來說,一點也不會驚訝。

正巧剛認識「李壽全」這個名字的同時,同學P就熱烈地向我推薦一張近月來他
買過最棒的專輯-《八又二分之一》。這是李壽全唯一一張個人概念式專輯,曲
風充滿著現代感,二十年前的專輯即使放在今天聽,依然不會退流行,因為這是
一張不折不扣的「搖滾」經典。填詞者可說是文學、藝術、電影、文化各界的眾
星雲集,如張大春、吳念真、詹宏志等,因此言之有物、充滿社會關懷與個人思
索的內容加上當時「前衛」的實驗曲式,從他專輯名稱擬自費里尼的著名電影《八
又二分之一》就可以略知一二。

從開場曲〈八又二分之一〉開頭的幾個吉他撥絃與滑音,就可以知道這會是一張
充滿自省、內斂與不平凡的專輯。〈八又二分之一〉是用斷裂的短句拼湊出一幅
孤獨冰冷的影像,恰似現代人的生活,敘述的是一位失意的異鄉人的自我剖析。
〈未來的未來〉是對未來的恐懼、不安、質疑與期待,極具巧思地加入薩克斯風
的獨奏,更添一絲悽涼與無奈。〈我的志願〉用最親切的詞句挑戰了世俗扭曲的
價值觀,最後才唱出「我們」的志願是,「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唱出我心裡的
歌,告訴我的孩子,每個人都需要平平靜靜的生活」真是貼切啊!接著〈上班
族的一日〉再用樸實的歌詞反抗我們都被「規格化」的人生,中間的電吉他
solo橋段極富Pink Floyd的味道。〈殘缺的角落(一)〉以詩人富有的洞察力直接
挑起深埋藏在我們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憐憫。〈殘缺的角落(二)〉再把那份好不
容易復甦的憐憫,甚至說是偽善加以摧毀,反諷地嘲弄社會的無情與都市的
冷漠。〈佔領西門町〉是對台灣社會觀察的長篇鉅作,貫串全曲的電子聲響作
出了回應,青少年難解的奇裝異服、詭異行徑都只是作為一種「擺脫傳統窠臼」
的反抗策略,最後他這麼自嘲,「他們終究會長大,我們終究會變老;他們的夢
想會成為事實,我們的想法會過去;在未來他們的社會裡,如果不想被遺棄,當
你來到西門町,要和他們一起呼吸」。

若是比對一下經典電影《八又二分之一》與李壽全的專輯《八又二分之一》,前
者是將個人的幻想、童年、夢境、現實、回憶與電影作「意識流式」的穿梭,是
一道適用於精神分析的難解習題;後者則是把個人與社會的過去-現在-未來和
觀察、現實、夢想作一「概念式的」交織,適合城市裡每一個孤單靈魂自私地獨
享。若是你聽完了這張專輯,也願意同我把它和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相提
並論的話,那就是對這專輯最高的評價。





2007年3月13日 星期二

道德大解放之一 :《羅馬帝國艷情史》





「以保護他人道德為名禁止色情,是為禁止其他更具危險性的事物找藉口。」
                                        
                                                     --帕索里尼(Pasolini)

名列十大禁片中場面最浩大的《羅馬帝國艷情史》,大手筆的性愛場面令人咋舌,
又豈是《性愛巴士》(Short bus)與《香水》所能比擬的,當然不同性質的三部片
是難以作比較。只是抱著敬畏又好奇的心情觀賞本片,不禁對於將近三十年前與
現在的道德標準(或說審查制度,比較客觀)產生疑惑。


這是羅馬在位最短的暴君-卡里古拉(Caligula)從篡位到被親信叛亂殺死為止
的故事,片中並沒有寄寓太深厚的哲學意涵。大多數人都只是為了它令人嘆為觀止
的性愛與殘暴場面的名氣而觀賞的。況且名為「十大禁片」之一,越是「禁」,
越是能挑起人們觀看的欲望。


不過若是說這部片只是純粹挑戰人們的道德尺度極限,或說是展現各種奇招異式
的「性愛大全」也就太枉費這部片的製作費用與陣容卡司了(笑)。至少對我
來說,我看完之後不免自問:「道德原則從何而來?」


自有法典制訂以來,通姦罪、亂倫罪、猥褻罪等不免列席各民族法律中,特別是
以制定法律嚴謹的羅馬民族也不例外。但是在片中我們觸目所及的影像盡是王公
貴族皇室內的亂倫、同性通姦、群交、鞭屍、性虐待等,難道上層階級就不需要
「道德原則」?說穿了,道德不過是上層階級透過意識形態取得控制人民的手段
之一,道德原則是被「建構的」。


透過對道德的「解構」,本片呈現宮廷內四處赤裸遊蕩的「原欲」 (libido),
展現的是「快樂原則」(佛洛伊德語)的本質。在影像之內道德被剝個精光,在影像之外我們或許思考,人類根本不需要道德便可以自由、歡愉地活在世上。可惜的是,人根本不適合「自由」,或許就像S/M的關係中,人們需要「主宰」也需要「被駕馭」,自由不過是人話語中的烏托邦,一旦放任自由恣意發展不受
拘束就會產生危險。


現代藝術的革命性格已經教大多數人有所領教,但是現代藝術中的裸露卻常得不
到人們的理解。藝術與色情常被視為一線之隔,但是在人們已經逐漸為道德結構
所收編的同時,義大利超越同時代的導演帕索里尼說:「身體始終具有革命性,
因為它代表了不能被編碼的本質。」以身體裸露作為藝術革命的武器,若是它能
發揮「刺點」(巴特語)的功用,讓你激發出一點思考,那麼,它就成功了。








2007年3月10日 星期六

我的未來不是夢? 是什麼?




「那些賦有形體的時辰,隨著夢中的大廈流逝。」

隨著班雅明的囈語,褪盡短暫的繁華,回到「異鄉」。
又是埋首唸書的季節,腦中盤旋的是如何實現既定的諾言。

「我最大的安慰就是,早日離開這個世界,而且不去另一個世界;
那個世界可能比這個更糟。」

或許沒有人對未來的期許比福樓拜(Flaubert)更加絕望。

縱使悲觀如斯,我還是要安慰自己那句老話;
The future is unwritten.
各方壓力持續湧現,
還是要繼續邁向尼采的超人之路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秘密與它的輪迴 --《醜聞筆記》



這是一部讓我看完以後像是跑完十圈操場般疲累的電影。疲累的原因是劇情的高
度「張力」,「張力」是來自於對「秘密」的擺佈。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
秘密,秘密可大可小,小至內心對某人的欣賞而羞於說出口;大至可使人身敗名
裂、永生難忘。像是劇中的希芭(凱特布蘭琪*飾)由於秘密被發現,而成為被秘
密掌握者-芭芭拉(茱蒂丹契飾)操控的對象,而「秘密」一旦說出口(從芭芭拉的
口中溜出)就永遠不會是「秘密」了。


全片以芭芭拉的觀點出發-一個尖酸刻薄、思想保守的老處女教師。書寫日記的
習慣,使得人緣極差的她,可以讓所有的心事有個可供住宿的城堡,她的心情、
觀察全都住在那精心雕琢的秘密日記本裡。新進的美術老師希芭有著動人脫俗與
神祕的氣質,吸引了全校的每一個人,當然也包括她在內。希芭原本有一個看似
美滿的家庭,她也盡責地成為一個優良的妻子與母親,但是這一切在她與外界接
觸(到學校擔任美術老師)之後,都成為了負擔與厭煩。年紀大上兩輪的糟老頭先
生、患唐氏症的兒子、叛逆而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她實在需要一點新鮮與刺激,
雖然她不是個背德者…。


面對年僅十五歲的早熟學生的追求,希芭努力地想守住最後的關卡,卻終究不敵
年輕胴體致命的危險吸引力(不光是師生戀,對方才十五歲,這是觸法的)。善妒
的芭芭拉對於年輕、神秘的希芭,有著拆解她神秘面紗的必要,努力地接近她、
親近她、甚至逐漸想占有她,這一切她都寫在她的秘密城堡裡。在發現了她與學
生之間戀情的同時,她貪婪又自私地想要知道一切她們之間的任何細節,卻又無
法抑制自己的勃然大怒,像是一個「戀人」似的發怒,卻又以「友誼」與信任操
控著希芭的所有秘密。


以看似良善的深厚友情來偽裝自己自私的佔有與不願承認出櫃的偽道德守護
者,芭芭拉擁有希芭的一切秘密,等於擁有「權力」,擁有理所當然地親近希芭
並分享希芭所有秘密的權力,「秘密」與「權力」形同互文。而後她竟食髓知味
地在愛貓過世的悲慟之餘,強逼希芭在她自私的要求與家庭中擇一,希芭在逼不
得已的情形下選擇後者,使得芭芭拉懷恨在心,造成日後秘密的暴走。


以為可以獨占對方的芭芭拉氣憤難消,於是以巧妙地暗示透過第三人的嘴把希芭
的秘密流露出去。師生戀、婚外情、誘拐未成年的醜聞一走漏,學生男友誤解她,
學生的雙親毆打她,先生、兒子、女兒唾棄她,校長、同事與學校的每個師生疏
遠她,社會輿論揭發她,公理正義審判她,只有剩下唯一的朋友芭芭拉可以接納
她。而她,當然十分樂於接納她,因為她終於可以獨占她。


被法院起訴、眾叛親離又被社會媒體團團包圍的希芭只能搬去與芭芭拉同住,這
正是如了芭芭拉的意。芭芭拉的秘密城堡裝滿了她的戰利品-希芭的一顰一笑、
一句話、甚至一根頭髮,盡情地享受著心愛的人近在咫尺卻又不敢碰觸道德禁忌
的變態快感,如此壓抑也源自她擔心不是「同志圈」的希芭發現她變態的愛而揚
長而去。但是終究紙是包不住火的,接近崩潰的希芭整天只能躲在芭芭拉家中躲
避緊迫盯人的媒體記者,也因此意外地發現了芭芭拉構築的秘密花園與變態的幻
想世界,日記本裡巨細靡遺地描述了她對希芭的形容、觀察和情感。身心俱疲的
她,面對唯一的朋友的背叛,痛毆了芭芭拉一頓,怒不可遏地衝向外頭的記者群
中,怒喊「I’m coming, I’m coming…」。


面對世界的包圍,秘密的張力與絕望、心碎交纏著,隨著菲利普格拉斯**緊湊激
昂的音樂,到達了高潮。

等到一切恢復到平靜,被判刑十年的希芭回到了家中。沒人緣的芭芭拉再一次失
去了朋友,但不會是最後一次。秘密將會再度被建構、被隱藏、被揭露,永遠得
不到解脫。


*蒼白的雙頰、迷濛的藍眼、透金的髮絲、優雅的舉止、出眾的品味、空靈的氣
質、加上不輸給任何影后的精湛演技,已經成為我心中的好萊塢女神,看她演戲
是一種享受。

**Philip Glass當代重要電影配樂家,極簡主義的大師。橫跨交響樂、室內樂、
搖滾樂、爵士樂、世界音樂等領域,著名作品有電影配樂《時時刻刻》、《楚門的
世界》,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2007年3月2日 星期五

2007正義無敵之二:沉醉的星光,狂喜的謬思


模仿司馬中原的閃靈




閃靈對於台灣地下搖滾的重要性不在話下,而金屬樂一直是搖滾樂中最重要的大

分支之一,但卻也是最不合我的tone的,因此遲至今日才有幸現場聆聽閃靈的
表演。

厚重的貝斯、札實狂放的鼓點、暴力的吉他聲線、和優美古典的台灣小提琴-「二
胡」,在飛踢嘶啞的吼音帶領下,層層堆高詭譎多變的氣氛。但是最令我感興趣
的卻是古典文學與鄉土文學結合的歌劇式詩詞,每一首歌都在講述悲慘淒涼的靈
異故事的一段。雖然對我來說,閃靈已經成功地營造出磅礡的氣勢與幽魅冥府的
氣氛,可惜台下滿滿的樂迷們似乎都在為稍後的Muse儲存最後一絲的體力,沒
有較大的互動。最後,飛踢只好學起司馬中原說鬼,語帶威脅似的要求大家一起
炒熱氣氛,令我啼笑皆非。

沉醉的星光,狂喜的謬思


對於Muse的喜愛仍舊停留在前面兩張半的專輯,所謂兩張半是指兩張專輯和那
張現場與B-side作品。古典鋼琴加重金屬吉他配上迷人假音所創造出來英式風
格哥德搖滾,曾經吸引了我好一陣子。第一張專輯多元曲風的嘗試,和第二張奠
定風格基礎的驚人之作,都讓我百聽不厭。但是後來不知是彈性疲乏,還是過於
流行悅耳的取向,總覺得後兩張專輯欲振乏力、提不起勁。

不過,六十分鐘setting的漫長等待也算是值得的。開場曲〈Knights of Cydonia〉
主唱Matthew帶領著大家高唱「You and I must fight for our rights / You and I must 
fight to survive」,算是與228活動作個關聯,也讓久候的的樂迷們放聲嘶吼。接
下來就以驚人的爆發力把三、四張專輯的重點歌曲run過一遍,特別是第二首的
〈Hysteria〉讓全場樂迷又蹦又跳、舒展筋骨。而及至〈Butterflies and Hurricanes〉
Matthew更是完全施展了他媚惑全場的魅力,中段的間奏放下電吉他,坐在雪白
的鋼琴前露了一手古典鋼琴的實力,再即時回到吉他的噪音美學上完成這不朽的
曲目。

Howard錯落有秩、緩急有序的鼓點,像是灑下一張綿密的細網,所有音符都不
脫他的張羅;Chris不慌不忙的鎮定神情像是穩定軍心的團中老大哥,一手穩當
的貝斯節奏串起Matthew撕裂般的吉他噪音、俐落優美的琴音和時而飄逸、時而
激進的真假轉音,讓Matthew過人的才華和迷狂的音符不至於奏到九霄雲外。接
著,〈Time is Running Out〉的貝斯前奏隆隆響起時,全場氣氛帶到了一個高潮;
〈Starlight〉的迷醉氣氛也讓台下樂迷如痴如狂。當他又再度坐回鋼琴前面時,
我知道全場唯一一首來自第一張專輯的歌曲-〈Sunburn〉,清脆動人的古典鋼琴
開啟這首歌的序幕,使我再次跌進浩瀚的星空裡,Muse耀眼的才華像太陽狠狠
地把我灼傷。

而當他換上了可以任意操控feedback效果的電吉他時,全場最令我期待的一首歌
出現了,那經典的吉他solo我不知練過幾百回,但永遠不及他的萬分之一,吉他
solo的前奏一響起,我全身的搖滾細胞都甦醒了,那是〈Plug in Baby〉。台下樂
迷興奮地大合唱著,連我也不例外,最後不可思議的假音飆高,全場樂迷都與他
的嗓音、音符融為一體,我顧不得自身的能力所及,所幸音樂足夠大聲蓋過樂迷
們的合唱,我心想,若是音樂突然暫停了一秒鐘,那尖聲的哀鴻、破鑼的嗓音將
會撕裂遍野(哈),像一群正被屠宰的雞叫。

以〈Plug in Baby〉作為表演的結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這樣的氣氛下結束,是
絕對少不了安可曲的。四周是瘋狂擁擠的人群,我想到那進出場窄小的道路,以
及近萬人推擠著捷運站的畫面,就不寒而顫,於是我放棄了最後一曲安可,先行
離去。但是萬萬想不到Muse很夠意思地又一連演唱了三首,這是最後的遺憾。


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再見,美人魚與搖滾樂手 -《碧海藍天》與一場夢




我作了一場夢。


明亮寬敞的大型體育館裡,正中央有一座五十公尺的標準泳池,泳池的底部距各
邊五公尺處,又向下鑿出一個巨大的長方體,彷彿是另一個極深的泳池。只是這
個泳池中的泳池的牆面上,鑲上了一排又一排整齊的古典式木架,架上少不了一
套套包著羊皮書面的大部頭巨作-如《追憶似水年華》、《資治通鑑》等,儼然是
一座典雅的水底圖書館。


我和兩位摯友Jeff Buckley、Kurt Coban,浸泡在這遼闊舒適又有陽光灑入的游泳
池中。Jeff有著一個俊俏的臉龐,短髮因為水的浸濕而服貼頭緣,更像是個親切
的大哥哥;Kurt的一頭金髮飄逸也因為水的濕潤而使得髮色更深沉,配上粗獷的
臉型,帶著一付憂鬱又桀傲不羈的眼神。但是安逸地恣意漫游在這泳池之上,並
不能滿足他們,這兩位仁兄老是不甘寂寞,互相出題以拿到對方說出的書籍為目
的,不斷輪流下探泳池底部的圖書館,較勁著誰能潛水較深、閉氣較久,並且準
確無誤地拿到對方開出的書單。任務達成後,對方便會準備一盆盆栽,以示心悅
誠服於對方的潛水與閉氣功夫。兩人客氣地較量著,畢竟大家是如此的友好。


但是表面的和平卻掩藏不住兩人內心那顆不安又不服輸的靈魂,隨著題目難度的
增加,兩人距離水底圖書館底部那片陽光已經無法透入的黑暗深淵越來越近,而
浮上水面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身為兩人好友的我,越看越是焦急,再這樣比劃下
去,即使不因肺部進水而溺斃,也會因為水壓過大而耳膜破裂葬身水底。突然,
我意識到某些事情,我深怕悲劇就如同歷史般的展開。我想試著阻止兩人像孩子
般的固執與賭氣。


我奮不顧身地自水中躍起大喊,吸引兩人的注意。我對著他們大吼,隨意地比劃
了一下泳池底部的某個高度說,你們如果潛水低於那高度,根本活不了命,停止
這愚蠢的遊戲吧!又指著泳池邊某個原子筆大小的孔洞說,你看小魚仗著自己身
軀小,每每試著穿過那孔洞,萬一有天被卡在洞中,那該怎麼辦呢?(沒錯,就
是那麼愚蠢的比喻)看著Jeff和Kurt瞪大著眼睛、一臉驚愕狀,我對我這席睿智
又生動的演說而沾沾自喜。好吧,再來點更激進的,我想著嘴角便揚了起來。我
讓水面淹沒了頂部,但其實下降不到兩公尺,眼簾緊緊地垂降,我要讓他們嚐嚐
為好友擔心受怕的感覺。我默數著三十秒,但其實不到,因為我加快了讀秒的速
度,「二八、二九…三…噗~~~~~~~~!」。


我以最狼狽的姿勢醒來,深深地懊悔自己不夠水準的閉氣功夫,離開了這場令人
興奮又歎息的夢的場景。我不確定這算不算是惡夢,雖然我以難堪的方式驚醒,
但卻在夢中與兩位我最想見到的搖滾樂手相見,還試圖阻止了他們的自毀。但這
夢境卻令我匪夷所思,我試著解開這夢的縮合與移遷。



我想起我在當晚是看了Luc Besson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才入睡的。
片中的馬由(Jean-Marc Barr飾)和安佐(Jean Reno飾)是同樣熱愛潛水與大海的好
朋友,已奪得十七次世界潛水冠軍的安佐相信,只有不熱衷功名的好友馬由有能
力打敗他。但人總是矛盾的,安佐一方面相信馬由有不凡的能力能打破他的世界
紀錄,但另一方面又相信自己不會輸給他。最後,為了突破馬由超越人體極限締
造的新世界潛水紀錄,為了完成他的理想──與馬由一較高下,他幾乎喪失了生
命,雖然被馬由救起,但是安佐已然完成了生命的追尋,也試圖到達了他理想的
邊界,他要馬由放手讓他「走」,於是他下沉,緩緩地下沉。這時候也只有同樣
熱愛大海的馬由才懂得放手與下沉的目的。


有那麼一個浪漫的故事。

對於一個熱愛潛水與海洋的人來說,如何才能看到美人魚呢?答案是,下沉到海
洋的最底端,那裡一片寂靜,一片陽光無法透入的靜謐,一片黑色調的透明,只
有在那裡,才會看見美人魚,她將領著你翩然來到另一個美麗的世界。


馬由是如此地熱愛大海,如此地熱愛自由。以至於他不屬於他情人的,他不屬於
任何人的,他甚至不屬於這個世界的。任憑女友懷著他的孩子在岸上哭哭哀求他
回頭,但是大海就是他的家,海豚是他唯一的親人,他無處可去,只能擁抱自由
的大海,只能在海裡與海豚起舞,只能在海底的最深處見他的美人魚。


我在還沒見到美人魚前就醒來了,無力阻止這一場必然發生的悲劇。我知道Jeff
與Kurt也不是為了找到美人魚才潛入海底,他們只是為了逃避眾人異樣的眼光,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追求他們所得的自由,這是他們自己專屬的遊戲,屬於英才
(早逝)的遊戲。Kurt頂著西雅圖搖滾的聲譽與票房,Jeff則是出了一張兼具實驗、
旋律與神祕編曲的偉大處女專輯後,不約而同地選擇「休息一下」。一位在千分
一秒之際長眠於西雅圖的故鄉,一位則在河上漫游了七日才安息。他們棄世俗的
庸人於不顧,就像馬由捨其愛人於岸上似的,是我們不夠睿智,給予他們太多的
關切,或說是壓力更恰當吧。他們渴望自由的程度絕不是凡人所能理解的,因
為他們是「神話」。因此,他們只有下沉,緩緩地下沉。尋找他們的美人魚。






2007正義無敵之一:宇宙的迷幻詩篇,打不死的塑膠人




不談政治,請支持「轉型正妹」。




這個專有名詞是小柯說的,雖然沒看到完整的濁水溪公社表演,不過,這句有笑
點就夠了。觀賞濁水溪的表演已經超脫了一般看樂團時會斤斤計較的音場環繞、
樂團造型、歌詞意境、現場狀況、彈奏技巧、氣氛掌握等,我們不會以此嚴厲的
視聽規格看待他們。濁水溪看似癟三、俗辣又猥褻的表演,卻以戲謔的態度時而
犬儒式的置身事外嘲諷,時而基進熱烈的投入議題批判,擁有凝聚一大票知識份
子的神祕力量。因此造成他們的觀眾以一種「儀式」的心態來觀賞,時而疏離,
冷眼旁觀濁水溪今天又要搞什麼花招;時而投入,親身參與「暴動」的激射高潮。
每回在台下看到同樣期待著濁水溪表演的樂迷,都會相視而會心一笑。


中場休息




緊接著幾團,因為正值我的休眠時間,於是慵懶地四處晃晃,就不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盤古最後以嘶啞快斷氣的聲音唱著「台灣魂」時,倒令我有點感
動。連對岸的人民都看不下去我們的族群分裂時,我們真是該好好團結給他們看。


宇宙的迷幻詩篇,打不死的塑膠人




今天的主軸之一,是使詩人哈維爾引發推翻捷克共黨的「絲絨革命」的重要樂團
宇宙塑膠人,他們的豐功偉業就不多說。雖然我一直沒機會欣賞Bob Dylan、Neil
Young、Rolling Stones等老人的現場表演,但是今日一睹宇宙塑膠人,也算是一
解我看「老人搖滾」(完全無貶意,看著六七十歲的老人在舞台上賣力表演真的
是種享受)之渴。


一般來說,聽現場演唱撇開「現場氣氛」而言(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否則就不叫
作「現場演唱」),聽起來比CD差是正常的(在錄音室錄音,可是要費煞苦心地
努力趨近完美);聽起來跟聽CD一樣,那就非常地不得了;若是聽起來比CD
還要好,這種團就少之又少。我不敢說宇宙塑膠人的現場表演比CD還要好(畢
竟語言的關係,哪首是哪首也分不太清楚,就整體感覺而言),但是現場聆聽卻
帶給我與聽CD時完全不同的感受,也讓我一度感動到差點落淚。


開場曲就是一首迷幻史詩,Keyboard手兼主唱嘶啞滄桑的嗓音,好似Tom Waits,
以說唱的方式表現著東歐的異國情調,雖然聽著完全不懂的語言,卻猶如欣賞著
馬拉美(Mallarme)艱澀困難又美麗的詩句。除了傳統的吉他、貝斯、鼓之外,大
提琴、小提琴、鍵盤與薩克斯風的配置也都恰如其分,樂器表現的比重十分平均,
當然前半段還是以電吉他流暢的solo最為搶眼。後來吉他手也開口唱歌,低沉
性感的聲音,讓我想到Lou Reed,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嗓音,卻帶給我同樣的感
動與酥麻。不論是實驗開創的精神,或是前衛迷幻的曲式,Velvet Underground
在他們身上的鑿跡還是清晰可見。


接著,整場表演最精采的部份莫過於薩克斯風的solo,整團的樂器合奏是依照完
美的樂章與節奏進行,但是吉他與薩克斯風是最常來個脫隊的精采獨奏,尤其是
薩克斯風獨奏常常表演到忘我,令台下觀眾也忘我。高昂、激烈、怪異、不協調
的音符自薩克斯風口中流洩出來,彷彿改寫了西方樂理的規則,卻又無比的悅
耳,為被流行旋律所馴化的耳朵找到另一條出口。電吉他與薩克斯風solo互尬
的精彩橋段,更會是日後現場觀眾津津樂道的焦點。


這群老頑童的音樂不會被世界所遺忘,因為他們是打不死的塑膠人,創造了迷人
的歷史,編織著宇宙的迷幻詩篇。